2006年5月20日,蘇繡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化遺產。中國的刺繡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最著名的就有‘蘇繡、湘繡、蜀繡、粵繡’;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,蘇繡經歷了沉浮,一步步脫穎而出,成為四大明繡之首。蘇繡的特點針法多變,繡工精致,形象傳神,栩栩如生等等。
在蘇繡的發展中有很多工藝師都做出了貢獻,其中就有沈壽。沈壽原名沈雪芝,江蘇蘇州人,因在光緒三十年其繡品作為慈禧七十大壽壽禮上貢,慈禧大加贊賞,親筆書寫了“福”,“壽”兩字,分贈予沈雪芝,從此更名“沈壽”。由于從小就在蘇繡的環境下長大,加上天資聰慧,沈壽在16歲是就有了很高的繡技,很多作品送到國外展覽并屢獲大獎。
沈壽對蘇繡的貢獻不僅僅是她繼承了蘇繡的高超技藝,更重要的是她在蘇繡上的創新。1904年沈沈壽受清朝政府委派遠赴日本進行考察,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繡和繪畫藝術。回國后被任命為清宮繡工科總教習,自創“仿真繡”,在中國近代刺繡史上開拓了一代新風,是蘇繡的領域更廣,影響更大;用仿針繡繡制的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遠展國外,將中國的傳統刺繡藝術發揚光大。
沈壽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刺繡藝術家,而且還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刺繡教育家。沈壽在專為培養刺繡的南通女子師范學校教學時主張 “外師造化”,要求繡花要艷麗架上,繡人要傳神。在沈壽的精心教誨下為蘇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繡娘,使其蘇繡得以發揚光大。南通的繡品也逐步形成了“細”“薄”“勻”“凈”的風格,在國內外打開了銷路。 |